文章分類Article

建築防火填塞的閉環機制|從防火區劃破壞到恢復的合作模式

在臺灣建築市場中,防火填塞作為維繫防火區劃完整性的關鍵環節,長期因缺乏標準化管理與專業檢核機制而處於模糊地帶。近年來,隨著建築法規對防火區劃破壞與修復作業的規範日益嚴格,一套以消防設備師為最終簽證責任人,並結合材料商、安裝商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完整閉環機制逐漸成型,建立起從設計到使用許可的全過程監督體系。

一、設計與選型:由材料商主導

每一次對防火區劃的貫穿或破壞,都必須進行專案設計評估。防火填塞材料商依據現場平面圖及穿透物(如電纜、管道、風管等)條件,提出相對應的系統選型方案,包括系統編號(如 UL、FM 或 CNS 認證工法)、產品配置、施工深度及安裝要點等。此階段的選型方案不僅是後續施工與檢驗的基礎,也確保所用產品具備完整合格的認證體系。

 

二、採購與施工:由安裝商執行

防火填塞安裝商接續材料商的選型建議,依照指定系統採購材料,並安排經由材料商培訓認證的作業人員進行現場施工。所有穿透點須依照系統構造細節完成填塞,不得擅自變更施工方法。整個施工過程應保留詳細的紀錄與圖像資料(如施工前後照片、批號標示、施工人員紀錄等),供後續查核使用。

 

三、文件審查與現場檢測:第三方防火填塞檢測機構

作為通過 ISO/IEC 17020 認證的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聯索建築科技負責以下兩項關鍵工作:

  • 圖說與文件審核:
    審查材料商所提供的系統選型文件,確認其合規性與適用性,當現場工況無合適工法參考時,由材料商出具工程判斷(EJ)以補充認證工法的不足。
  • 現場抽樣檢測:
    依據 ASTM E2174(目視檢查)與 ASTM E2393(破壞性檢測)等國際及 CNS 標準,對部分穿透點進行實地檢驗,記錄施工一致性、材料填實情況、系統完整度等,並出具 ILAC 國際認可的第三方檢測報告。
    這份檢測報告作為客觀、專業且可溯源的品質證明,確保防火填塞的施工成果經得起法規與災害考驗。

四、簽證與使用許可:由消防設備師與主管機關完成

專案單位或總承包商將在施工完成後,將包含選型文件、施工紀錄、第三方防火填塞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等完整資料彙整提交給消防設備師。消防設備師根據這些資料(含工程判讀圖(EJ)進行合規性判斷,完成防火區劃簽證程序,確認其符合《建築技術規則》第 85 條、第 85 條之 1 等相關規範。

最終,整個建築物的使用許可將由主管機關審查後核發,作為該專案防火安全達標的正式認定。

 

五、閉環機制中的監督價值

這項制度將材料商、施工方、第三方檢測機構、消防設備師及主管機關五個角色,分別定位於「設計建議 → 執行施工 → 技術檢驗 → 合規簽證 → 法規許可」五大環節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從防火區劃破壞到恢復的閉環機制:

  • 材料商:提供專業系統選型,確保材料與工法符合認證;
  • 安裝商:落實施工細節,承擔第一線品質責任;
  • 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文件審核及現場抽測把關;
  • 消防設備師:以法定簽證角色,確保文件真實性與作業合規;
  • 主管機關:核發使用許可,為建築最終防火安全作出確認。

結語

防火填塞不再只是一個「施工細節」,而是涉及建築生命安全與法規責任的核心系統。透過制度性的合作分工與專業第三方檢驗介入,不僅解決了過往因缺乏監督導致的品質不一問題,也讓防火區劃的完整性從「形式」落實為「實質」。未來,唯有持續推動這一閉環機制普及化與制度化,臺灣建築防火安全的水準才能與國際標準接軌。


建築防火填塞的閉環機制:從防火區劃破壞到恢復的合作模式 | 建材新訊 | 商情 | 經濟日報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1/8815134?from=edn_search_result

TOP